跳到主要內容

《香港宗教萬花筒2:華人信仰文化 》- 活化歷史文化 「堅離地」變「真貼地」

節目推介
《香港宗教萬花筒2:華人信仰文化 》-  活化歷史文化 「堅離地」變「真貼地」

走進紅牆綠瓦的車公廟,「保境安民」牌匾高掛,廟內香火鼎盛,有善信轉轉風車祈求轉個好運,亦有人跪拜車公,希望「心誠則靈」。「相傳車公是宋代猛將,生前保護宋帝昺逃難到港;沙田早年發生瘟疫,民眾在西貢蠔涌欲借車公平定瘟疫不果,只借來車公孫兒的神主牌,同樣平定了瘟疫,於是民眾就建祠供奉車公。」CIBS節目《香港宗教萬花筒2:華人信仰文化》主持、曾在香港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歷史與語言,亦是饒宗頤文化館歷史計劃顧問的邱逸博士娓娓道來。

 

相傳車公是宋代猛將,早年亦平定沙田一場瘟疫,居民建祠供奉之,自此香火鼎盛。

 

「車公廟附近的田心村歷史亦很悠久。『沙田九約太平清醮』,即區內九個分區四十八條村包括田心村組成的聯盟,每十年就會舉辦一屆「打醮」盛會,期間神、佛、人匯聚一堂,不讓長洲太平清醮專美。」邱逸續說,打醮有助建構區內的向心力,「大家有義務去參與,你參與其中,乃村的一分子。」

 

歷史學者邱逸指出,信眾通常會在拜祭後擊鼓請示神明。

 

「盛會裡的慶祝活動包括迎神、誦經、神功戲、上香參神等。如《論語》所言『祭神如神在』,通過宗教儀式、神壇等媒介,人的情緒經過千迴百轉起伏,將世俗經驗昇華至宗教體驗,從而深思儀式背後的神聖意義。」另一位節目主持、珠海學院香港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李鈞杰博士語重深長說道。他亦是三位主持中唯一有信仰的,正修持藏傳佛教,法名明常居士。「藏傳給人很神秘的印象,與我卻很契合。修持過程需要結合想像、信心,依循一定的次第,按部就班地修持,很快就有成就。」

 

正修持藏傳佛教的李鈞杰虔誠地上香參神,他亦是三位主持中唯一有信仰的。

 

同為節目主持、在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學、文獻學的高級講師葉德平博士則強調,「我們不是做一個傳播宗教的節目,而是做一個傳播宗教知識的節目。所以對每一種宗教,不論主流或非主流宗教,都給予足夠的尊重,亦會涉足與宗教具間接關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、造像等議題,讓聽眾知道香港的宗教文化就像看萬花筒般,不斷浮現七彩絢爛的面貌。」

 

大學講師葉德平轉一轉風車,祈求好運到來。

 

三人因著對歷史文化的志趣,在民間組織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舉辦過多場研討會和外出考察活動,希望令更多人認識香港的歷史文化。而第一步就是要令年輕一群願意了解,並接下傳承的棒子,「錄製電台節目前,我們都會在研究會的Facebook專頁,收集他們意見,看他們對哪個題目、角度較感興趣,再鑽入去探討,令他們感覺歷史文化並非遙不可及。哪怕你住在沙田、你住處附近的那條村,也與這區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,從『堅離地』變成『真貼地』。」

三人又稱,香港地方史有許多缺頁,文獻紀錄不夠齊全,幸有賴華人廟宇委員會、香港道教文化協會等提供資源和人脈,一步步循考古檔案、口述歷史和田園考察等,再配合嘉賓作引導、補充,以整理出歷史來由、地緣變化等。「很多年輕人都沒有信仰,或多尊崇外國信仰,希望節目中談及的信俗文化,令他們也看看中華文化,甚至傳承、弘揚。」

「香港社會百分之九十是華人,也有逾幾十個族群,卻無甚麽宗教衝突,我們也想傳遞這種包容、共存的精神。」中國人常説「滿天神佛」,多元信仰宗教下,彼此卻能和而不同,大同社會本該如此。

 

CIBS 社區參與廣播節目《香港宗教萬花筒2:華人信仰文化》,2022年4月6日至6月29日(逢星期三)晚上9時至10時播出。

電台直播:香港電台AM621
網上收聽:bit.ly/3MTrh3W
流動程式:RTHK MINE & RTHK ON THE 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