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《哮喘你要理》:過來人分享點樣順返條氣

節目推介
《哮喘你要理》:過來人分享點樣順返條氣

「哮喘不是絕症,只要聽話用藥,就能好好管理病情。」人稱佳哥的陳永佳,是香港哮喘會第六任主席,患哮喘逾四十年。回想起當初確診於八十年代,「哮喘」一詞對很多人來說很陌生,包括佳哥的父母,「爸爸曾形容我好像有絕症,不知怎樣醫。」病情嚴重時更一度難以呼吸,需要注射藥物入體內;試藥的過程亦曾令他吃苦頭,聲稱不會令人嗜睡的藥,卻使他大學上課時總提不起勁。

幸然性格樂天的佳哥未有被哮喘阻擋前程。有一年,他遠赴美國留學,豈料氣溫跌至攝氏零下三十度。為免病發,他竟自創「鼻子恆溫呼吸法」,「冷空氣不要急著吸入,先在鼻裡待一會兒,變暖後再吸入肺裡。」隨著患病「年資」越深,他與哮喘這位「老朋友」亦處得不錯,「稍微喘氣,感覺氣管變窄了,或四周有些allergy(過敏原)出現,就知道它要來會一會。」當取出氣管舒張噴劑吸一吸時,「藥粉可以直接進入去整個肺部組織被吸收,迅速舒緩氣管收緊。另外,要遵從醫囑加入使用吸入式類固醇,否則病發次數越多,氣管反覆發炎,內壁黏膜增多、氣管肌肉收縮頻繁,就越發呼吸困難。」

 

他示範,使用哮喘噴劑時需手口並用,否則「得藥無所用」。

 

「治療哮喘主要用噴劑而非口服藥,所以正確吸入藥粉很重要。」疫情前,香港哮喘會不時舉辦護理班,教導患者及照顧者哮喘病理、藥物作用與使用技巧。佳哥每次都會帶備「百寶箱」上課,裡面有氣管模型、多款氣管噴劑、測試肺活量的工具等,更笑言會「要求每個人即場示範,能手口協調將藥粉吸進體內的,才獲准離開班房。」

疫情下護理班開辦不成,佳哥便寄望藉大氣電波,向市民介紹哮喘患者的藥物、運動良方,亦提醒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怎樣保持「順住條氣」的錦囊。於是,由香港哮喘會製作的CIBS節目《哮喘你要理》便應運而生了。節目請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、前呼吸專科護士長解答患者的擔憂,例如以為含吸入式類固醇的噴劑會造成依賴、病徵消散後便以為康復不去覆診等。「因為我聽話,跟足醫生指引用藥、定時覆診,所以減藥成功。最近幾十年很少發作,但我亦不敢形容為『斷尾』。」佳哥謹慎地說。

 

香港哮喘會編撰了多款小冊子和刊物,務求令患者、照顧者甚至普羅大眾都對哮喘有更深的了解。

 

時至今日,哮喘這慢性疾病日漸為人熟悉。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17年年底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,25歲以下患有哮喘的居民約佔一成一,65歲以上居民更佔逾一成半。任職社工、身兼醫委會業外委員和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成員等公職的佳哥,仍在教育、倡導路上,與病友並肩:為公立醫院對待哮喘病人制定一套規範撰寫意見書、為幼教老師及體育老師提供哮喘兒童護理證書課程、出席大學醫科生課堂解說哮喘病人的需要、為少數族裔家長舉辦哮喘護理講座、將網頁上的哮喘資訊翻譯成烏爾都語、印尼語及尼泊爾語……

 

陳永佳任内為公立醫院對待哮喘病人,制定了一套規範,又推動幼教老師及體育老師報讀哮喘兒童護理證書課程。

 

待疫情好轉,佳哥計劃鼓勵家庭醫生及診所姑娘修讀哮喘護理班,讓不單是病人或照顧者本身,連同醫療護理人員也正視哮喘、提供適當治理。縱然至今仍未有完全根治哮喘的藥物,但此非不治之症,只要準確監控病情,哮喘患者也可過活躍的人生。